为什么很多地方密集推出公积金互认和贷款政策?

最近,许多地方大力推行公积金互认贷款和异地提取的政策。钱会跟人走或者成为公积金改革的方向。

其实各地公积金互认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首次明确规定公积金将实现异地互认。此后在深圳等地也有一些探索。

去年9月,淮海经济区10个城市签署了住房公积金整合协议。随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了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平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召开住房公积金综合开发座谈会;江浙沪皖四省一市签约《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年9月,长江中游20个城市签约《长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合作公约》;10月,召开胶东经济圈住房公积金综合开发联席会议;11月,大南昌都市区异地住房公积金贷款合作启动.据不完全统计,有50多个地方出台了公积金新政策。

新的公积金政策加速实施绝非偶然。自1994年国务院提出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公积金已经地方化。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积金制度的改革受到了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宏观经济学教授王金斌认为,异地公积金互助贷款是对公积金制度的完善。公积金的流动性不受地区限制,有利于人员流动和城市化。钱随人走,而不是人随钱走,有利于提高要素效率,进而促进国内流通。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关于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顶层设计,包括人口、资本等要素的自然流动,公积金就是其中之一。按照以前的管理办法,员工换到就业城市,原公积金可能会长期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公积金整合后,可以实现“账随人走,钱随账走”,更有利于提高公积金的使用效率。

根据王金斌的分析,异地互贷可以分流一些负担不起中心城市房价的人,或者有计划回乡买房的人,从而增加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推动区域城市化进程。

“公积金互认互贷是一种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增加公积金制度本身的吸引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林表示,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种包容性的福利,应该改革和完善,让更多住房负担能力不足的群体能够享受到福利制度。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