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压力大 南极电商应对欺诈

“来,来,他迟到了,但他在这里。”在雪球平台上,一位投资者在南极电商公司“挂卡之王”的公告下,留言如下。在7个交易日股价下跌超过30%后,南极电商终于澄清了造假传闻。从广泛报道怀疑体外循环期间造假到现在一个多星期了。

在澄清公告中,南极电商回应了一系列质疑,包括净利率非常高,没有明显壁垒,没有明显竞争对手,资产非常轻的运营模式。澄清公告最后,南极电商还声明是一家数据透明、信息公开的互联网公司,所有数据均截取自电商平台官方数据,真实、可靠、可追溯。

不过,记者注意到,市场对这一澄清仍有疑问。比如解释净利率时,所有的回答都是毛利率数据。此外,就应收账款而言,提供数据的时间段与先前质疑的时间段不一致。

1月13日,记者《国际金融报》采访南极电商。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上周一直在准备这份澄清公告,但相应的审核需要时间,涉及的财务数据也需要反复确认。

股价暴涨导致欺诈

这件事应该从一月初开始。2021年前两个交易日,南极电商股价暴跌。其中1月4日以涨停结束,1月5日再次下跌9.91%,市值也跌破300亿元。去年,这家公司的市值从年初的200多亿元飙升至7月的近600亿元。

从新闻来看,这次看似突然的股价闪跌,可能与2019年某工业证券分析师发布的研究报告有关。

据说这个举报叫《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界定和识别》。该报告区分了“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概念。在“体外循环诈骗的认定”一项中,截图显示XX电商诈骗存在六大疑点,即净利率非常高,没有明显壁垒,没有明显竞争对手,资产运营模式非常轻,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和业务规模翻倍,但员工数量减少,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其中关于“体外循环欺诈认定”的段落,市场普遍解读为针对南极电商。

报告还指出,实际控制人没有其他体外业务,但经常进行股权质押,实际控制人首次股权质押(2016年3月22日)发生在借壳上市后不到半个月(2016年3月7日)。与南极电商相比,时间点基本重合。《国际金融报》记者看了公告,注意到南极电商被借壳上市。2016年3月7日,“新民科技”更名为“南极电商”。2016年3月21日,南极电商宣布质押部分实际控制人股份。

然而,这份研究报告在发表之初并没有大规模发酵。日前,知名媒体人曹善石在社交媒体上发消息称,工银证券研究员在路演中谈到体外循环造假的认定,并引用南极电商作为案例研究。从此,一个职位很重的公募来到了门口,气场很大的研究员从研究所调到了后台。

所以,虽然很多投资者对南极电商1月4日和5日连续两个交易日股价暴跌“一头雾水”,但很多分析师认为,正是因为之前的造假,才再次发酵。

很多问题不清楚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在欺诈的阴云下,1月4日至1月12日,南极电商累计跌幅达到32.53%,其中1月12日再次下跌。

1月12日晚,南极电商澄清了市场关注的造假疑点。

记者注意到,就净利率而言,南极电子商务表示,该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品牌综合服务业务,这意味着该公司提供综合服务

南极电商还表示,公司的经营模式以IP品牌授权为主,其特点是国内外IP授权业务毛利率和净利润率都很高。此外,知识产权许可服务本身壁垒低,但持续成功的壁垒高。公司与南极人、卡地亚鳄鱼、精典泰迪等品牌开展授权业务。2020年,GMV总销售额已经超过400亿元,因此该公司的知识产权品牌授权存在明显的竞争壁垒。

关于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占比高的问题,南极电商表示,2018年和2019年,公司净营运现金流分别为5.51亿元和12.55亿元,ROE(净利润/净资产)分别为23.71%和24.82%。企业现金流状况良好,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上市公司中高水平。

然而,这一澄清也引起了进一步的质疑,甚至被指责有些“不清楚”。比如组织的“PPT”质疑公司净利率过高,而南极电商则以毛利率数据回应。针对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占比高的问题,南极电商引用了2018年和2019年的数据,而之前的机构研究报告对2017年之前的数据提出质疑。

南极电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指出,他们也注意到了市场的疑虑。从毛利率和净利润率来看,公司的费用是相对固定的,主要是员工的管理费用和部分销售费用。“不管从毛利率还是净利润率来说,其实都是同一个口径。更重要的是了解我们的模式,即所有品牌牌照都是高毛利高净利润的”。至于应收账款,是指最近几期的。“我们前面当然有应收账款的情况,但我们要强调的是,近几年应收账款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比例,也就是占(营业收入)的20%左右。”

这一澄清公布后,南极电商股价近期有所反弹。1月13日至1月14日,其股价上涨了10.62%。

授权公司出售标签

据公开信息,南极电商前身是南极,总部设在上海,是a股

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品牌综合服务、经销商品牌授权服务、移动互联网营销业务及其他业务。

在2020年半年报中,南极电商称自己以电商渠道为主,用品牌授权和产业链服务力争打造世界级消费品巨头。去年上半年,其品牌在各电商渠道合计约有10万个产品链接,在各电商渠道可统计的GMV达143.78亿元,同比增长30.94%。2020年三季报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南极电商实现营收11.46亿元,同比增长13.14%;净利润为2.91亿元,同比增长34.9%。

记者注意到,因为所走的授权模式,南极人的“负面”也不少。2020年7月6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了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儿童服装进行的抽检情况。其中,商标为“南极人”的彩棉和服三件套、婴幼儿内衣存在绳带不合格的问题,商标授权人为南极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商为丹阳市昊琪服饰有限公司。

多家媒体曾报道称,2018年一年内,南极人的蚕丝被、内衣、童装、卷发器、按摩棒等产品,总共登上国家质监部门及消费者协会黑名单14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澄清公告中,南极电商称上市五年以来,已累计实现超过1100亿元销售额,2020年阿里平台销售近3.37亿件商品、覆盖2.93亿消费人次。公司本部近三年净利率保持在70%以上,净资产回报率保持在20%以上,无外部有息负债,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抱着对公司股东及长期利益负责的态度,公司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保持谨慎的态度”。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