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语传播推动多元化布局“双引擎驱动两翼支撑”迈向新目

从前,电话是生活中罕见的奢侈品,但现在,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必需品。这背后,无处不在的通信基站可以说是当今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离不开一个重要部件——“天线”的支撑。在这条看似不起眼的轨迹上,成立于1996年、蛰伏了25年的通宇通信,是龙头企业之一。

2021年春节临近,记者《证券日报》走进通宇通信,见到了公司总经理石桂清,听他介绍公司的发展历程,几十年积累的技术优势,以及未来的规划和展望。“通宇通信是一家以技术起家的公司,”石桂清说。“我们从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始,为了打破外国垄断,进行本土化。当时是吴总经理(吴)带领技术,我负责市场,努力了20多年。现在,可以说公司是行业前三,有信心成为第一。”

20世纪末,面对昂贵的进口天线,通榆通信创始人吴在海上创业后潜心研究,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平板基站天线,开启了基站天线的国产化进程。

目前,通宇通信主要从事基站天线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包括微波天线、射频器件、光模块产品和新能源交换柜。随着近年来国内5G建设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公司向市场展示了可喜的2020年年度业绩预测,并决心进一步加大多元化布局,为其提出的“千亿通誉”战略计划准备充足的弹药。

25年的深度栽培

天线的主业还是很有前景的

从深圳向西100多公里,两个小时的车程后,记者《证券日报》来到了通榆通信位于中山的公司总部。在这里,记者看到春节将至,公司并没有放慢生产节奏。其生产经营区域大楼仍有员工忙着进出;建筑物的台阶上还贴着“科技成就工业,创新永不停息”、“努力工作,居安思危”等激动人心的标语。

“我们前一年的订单已经相当充足,只能加班,海外客户不休假。该公司还将为未来提前复工做准备,以应对假期后的生产需求。”通渝通信总经理石桂清告诉记者《证券日报》。

石桂清说,25年前,国内通信行业很多环节都被海外进口垄断。当时,吴在发现外国企业在中国销售的天线产品远高于成本价后,决心开发国产天线产品,并于1994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款平板状基站天线,开启了基站天线国产化的时代。

几年后,吴、石桂清看到了中国发展小灵通系统的机遇,立即研制出小灵通天线。通过UT斯达康认证后,他们迅速占领市场,为其后续发展赚取了第一桶金。千年来,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先后获得华为、中兴、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等国内外知名通信企业的供货资格。

“我们在发展客户的时候,最难拿下爱立信。”石桂清告诉记者,“2006年我们寻求与爱立信合作,但直到2016年才拿到他们的认证,2017年才开始供货。我们和爱立信赢了10年,现在仍然是非常亲密的合作关系。”

“回忆起来不容易。创业初期,完成一个订单五六天是常事。”石桂清说:“天线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需要技术沉淀,初期投入和积累时间会很长。比如3G时代为什么能称霸?正是因为吴解决了当时耦合盘技术的校准问题,使得TDD更小

通宇通信在射频通信领域拥有719项专利,是全球第一家实现5G时代AFU天线批量商业化的公司。在毫米波和6G天线领域也有战略部署和前期研究。“目前,公司正在专注于基站天线的新架构设计,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指标。预计2021年正式上映。”石桂清说。

正码光通信

实现多元化发展

除了天线业务,光模块业务也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进行多元化布局的起点。

2016年,通宇通信a股上市。但上市后,公司并未立即开始并购,而是以“稳定”为第一要务,仅在2017年收购了深圳光威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光威”),并考虑加快并购步伐直至2020年底。

2020年12月,通宇通信计划全资收购深圳光威,以加强对光模块业务的投资。数据显示,深圳光威主要从事R&D光电器件、光电转换模块和光通信子系统的研发和销售。2017年收购部分股权后,通宇通信进入光通信市场。

“光模块是一个良好的增长轨道,甚至可能超过公司的主要天线业务。”石桂清坦言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深圳光威拥有强大的R&D实力。目前,在25G和100G光模块产品系列中,深圳广威在性价比和出货量上均居国内同行之首,其R&D和50G、200G、400G等高速光模块产业化也走在前列。

事实上,全资收购深圳广威只是通渝通信未来战略转型的一个方面。

“去年年底,战略委员会梳理了公司战略,制定了‘百年通榆,千亿通榆’的发展目标。战略框架被确定为“双引擎驱动,两翼支撑”石桂清告诉记者《证券日报》“双引擎是指射频通信和光通信,两翼是新能源和通信专网;这个策略也是公司多元化布局的总结。”

石桂清表示,目前,射频通信和光通信仍然是公司的支柱产业;对于后者,通过深圳光威的协同发展,公司希望在5年内进入光模块行业第一梯队。

成为业内主流供应商。2020年上半年,通宇通讯营收以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光通信产品为主,分别占比80.65%、14.02%。

而在新能源换电领域,通宇通讯战略投资总经理马岩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道,公司已是中国铁塔换电柜的第一供应商,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加大对物联网与新能源的布局。至于通信专网业务,马岩称这将是公司未来的新增长点,“去年我们入股千通科技,迈出了第一步。未来,公司将通过上下游整合,打造通信无线专网完整产业链。”

加快并购整合步伐

实现“千亿通宇”战略目标

近期,通宇通讯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令外界再度看到了公司的增长潜力。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000万至7500万元,同比增长177.62%-197.45%。至此,通宇通讯或已连续盈利超10年。

“由于前几年的4G、5G过渡期等原因,2018年和2019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所以在去年疫情期间我们思考了很多,也在内部做了很多调整,包括降本增效和提出‘千亿通宇’战略。”谈及去年业绩,时桂清表示,“通宇的海外市场也在去年得到了加强,稳定优质的海内外客户群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

时桂清进一步说道:“今年开始,我们的并购与产业整合步伐应该会加快。也会在研发层面加大投入,包括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在深圳新建研发中心等,以技术研发为驱动力。”

“但这些的前提都是‘现金为王’,通宇通讯从零起步成长,过了很多苦日子;作为实业家,我们深知健康现金流的重要性,”时桂清强调称,“所以公司的货币现金会比较多,都是25年来一点一滴积累的。我们做多元化布局、并购,都要求稳,要想清楚再下手,要对公司、股东和员工负责任。”

放眼2021年,随着5G网络进一步覆盖,中移动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的700M及联通电信的2.1G频段5G低频覆盖天线将成为主流,该产品采用多频融合技术,通过与FDD+TDD技术融合,能有效节省天面资源,提升建站效率并节省成本。

“5G低频天线相比高频,最大的特点是客户采购模式的变化,基站天线将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给各大运营商,相较于MassiveMIMO天线作为部件销售给设备商来说,预计产品毛利率有明显提升,或有望提升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马岩向记者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通宇通讯方面指出,虽然现在运用了有源天线技术(AAS)的MassiveMIMO天线是5G基站建设的一个主流,但其基本上只适用于密集城区。就实际建设情况而言,很多基站仍会是多系统(4G+5G)共用天线的模式,且郊区公路和海外的5G建设也会以传统天线为主。“公司当前和爱立信、中兴的合作很紧密,也有直接尝试做海外运营商,上述情形对公司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公司作为基站天线的龙头企业,不管是从技术沉淀还是研发能力的角度,都处于行业前沿水平,能够及时满足各运营商的需求。天线行业历经大浪淘沙,在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开始出现分化;通宇通讯有技术优势,未来也有望受益于行业洗牌与整合。”时桂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