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不要忽视“盲箱热”中的问题 消费者应该

购买“盲盒”勿盲目

不同的产品放在同一个盒子里。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是哪一个,但是有一定概率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产品——。如今,这种被称为“盲箱”的消费非常流行,一些消费者甚至在买买中无法停止购买。为什么盲盒这么受欢迎?潜在的消费陷阱有哪些?如何控制市场混乱?

“盲盒”存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

除了原来的玩具,餐饮、美容化妆品、文具、书籍等商品的销售都掀起了“盲箱风”。据调查,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超过100亿元。

中消协提示,“盲盒热潮”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商家过度营销让消费者上瘾。运营商的营销招数很多,有的是通过和明星、网络名人主播合作来提升曝光度;有的通过玩家的分享、讨论、交流,引起消费者的收藏和炫耀心理,刺激购买欲望;还有人创造了“系列”的概念,设定了饥饿营销最难获得的“隐藏钱”,但获胜的概率极低。

“这种类似彩票的营销策略,鼓励消费者进行非理性消费,是商家吸引年轻人的营销手段之一。”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坚说,青少年很好奇,喜欢和别人比较,他们的消费观念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很容易沉迷于盲盒。有的甚至直接“端盒”——只买1%甚至更低概率的商品,买几百个盲盒。

商家涉嫌虚假宣传,获得的商品与宣传不符。与普通商品相比,盲盒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购买,容易被商家的虚假宣传误导,如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和款式不一致等。

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假冒伪劣和“三无”产品屡见不鲜。消费者打开盲盒后,部分产品可能不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有的可能是假山寨或者二次销售;有的没有生产日期,没有质量证明,没有厂家的“三无”产品;还有划痕、漆滴、污渍等质量缺陷。

消费者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有消费者反映,部分商家“店大欺客”,消费者只能改变质量问题;也有消费者反映商家售后服务效率低下,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经营者须承担质保责任,消费者要理性消费

“很多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甚至滞销的商品,在盲箱的营销中炙手可热;一些运营商将盲箱视为一种“清仓”的工具,这种工具获得了立竿见影的好处,但失去了长期的声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陈坚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经营者应当认真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电子商务法》 《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以下工作:

——承担质量保证的法律责任。盲箱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保证产品来源可靠、链条完整,杜绝“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应当积极履行经营者的退货、更换、维修等义务,不得以“赠品”、“抽奖商品”为借口,免除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义务。

——要保证商品质量信息的真实性。虽然盲盒销售中对产品款式有一定的保密性,但与产品质量和服务相关的信息,如产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安全警示、价格、“三包”等。应充分告知,盲箱中物品的商品价值、发生概率、分布方式等关键信息也应真实透明。

——.要求适度营销,不允许消费误导。用一些sh欺骗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要认清盲盒的不确定性,认清并防止商家的过度营销套路,不跟风攀比;要结合自身的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爱好,量力而行,理性消费。购买盲盒时,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