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网络教育疯狂“烧钱” 陷入恶性竞争

防止网络教育疯狂“烧钱”成为恶性竞争

【光明时评】

据媒体统计,根据各大在线教育平台的财务报告,仅3家知名在线教育机构2020年2-11月的营销费用就突破100亿元。2020年夏天,作为“掌门人”的四所K12网校的总投资约为47亿元,而2019年夏天,总投资仅为19亿元,一年内翻了一番多。这样的“烧钱”让舆论惊呼:网络教育到底是在做教育还是“烧钱”?

对应疯狂的“烧钱”,网络教育机构整体亏损非常严重。据统计,2020年全年,投入网络教育领域的资金接近150亿美元,但网络教育的收入只有数百亿人民币。对此,一些“头”的网络教育机构并不在意,认为“烧钱”模式最终会让没钱烧的机构退出,从而“洗牌”,最终让WINNER“独守一家”。

目前,网络教育的营销战是资本驱动的竞争。这导致培训机构在营销上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和资金,而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影响了机构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在线教育行业的运营风险和诸多混乱。对于日益激烈的网络教育机构“烧钱”大战,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网络教育行业也需要从行业健康的角度对恶性竞争说“不”。

网络教育机构的营销战至少有三个问题。第一,广告的泛滥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在过去的一年里,父母打开电视,听广播,上网,使用智能手机,这些都被无处不在的在线教育广告所包围。虽然这并不违反广告法,但是家长很难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因为广告宣传力度太大。网络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是否应该在广告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制,也是舆论讨论的问题之一。

二是营销支出巨大,影响网络教育师资和课程建设。网络教育在销售和营销上投入大量资金,无疑会挤掉对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投入。这是本末倒置,推高了整个行业的客户获取成本,从而降低了盈利能力。据业内人士透露,在线教育获取客户的成本已经占到整体收入的50%,有的甚至达到了100%。也就是说,一个学生的学费基本上都用在了营销上,但是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内部管理的费用呢?与广告中高质量的广告相反,网络教育机构存在包装“名师”和虚假广告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不用这笔钱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课程体系呢?

第三,“烧钱”很难成为大平台,恶性竞争会留下鸡毛。融资,“烧钱”,再融资,“烧钱”.资本和在线教育机构认为,“烧钱”会带来流量,最终全面“洗牌”行业。从2020年网络教育行业的发展来看,确实有知名的网络教育机构因为承受不起营销战而倒闭倒闭,让资本看到了成为大机构的“前景”。但这忽略了网络教育是为了教育,互联网“烧钱”获取流量的思维未必适合教育。

网络教育培训机构打的免费营销战就说明了这一点。把免费流量转化成付费客户,没那么容易。家长想买课,还是要看课程质量。监管部门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明确要求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除了减少位移

网络教育机构追求大平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毕竟家长选择培训机构是出于不同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教育很难像其他互联网行业一样拥有超级航母企业。如果扩建后的教育机构在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方面做得不好,很快就会破产倒闭。网络教育机构的投资者和运营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与其盲目追求量和规模,不如打造满足受教育者差异化选择的个性化网络教育产品,这也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价值。

对于日益激烈的网络教育机构营销战,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行业本身都需要关注。就监管部门而言,应严格执行广告法,培训机构在做广告时不得夸大或虚假宣传,应严肃查处培训机构的违法广告和炒作行为。同时,针对网络教育机构的营销大战和存在的风险,需要与行业组织合作,出台法规,进一步规范运营,引导运营商投入精力和资金,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教育产品,为基础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作者:艾萍娇,系教育研究者)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