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知识创造”时代 探索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积极推进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于全面推进中国制造业‘数字化’革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4次会议强调:“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水平。”

自本世纪初以来,以“智力创造”为主要特征的制造业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势不可挡。从中国目前的制造业结构来看,许多中小制造企业是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积极推进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于全面推进中国制造业“数字化”革命和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类企业转型之路不尽相同

数字转型升级是一个渐进的发展演变过程。重点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产品的前端R&D和后端用户服务上,建立以产品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从一定规模的“定制化”向高度个性化、差异化的“个性化定制化”的转变。

目前,“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成为全球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仍然需要通过数字化改造和升级,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积极推进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不仅符合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大多是基于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实施,着眼于企业现有业务模式的优化,最终实现以“智力创造”为特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

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展迅速的行业一般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多品种、小批量、精度要求高、交货时效性强的行业,如工业零部件制造业;另一类是零部件数量大、生产组织复杂的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其他行业相对较慢。例如,长期以来,制药行业对药品安全的关注超过了成本控制,大部分生产环节仍处于初级信息技术应用阶段。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将面临更具挑战性和竞争性的市场环境。结合自身实际和市场趋势,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因此,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数字转型升级之路,就必须根据其行业性质、业务特点和战略定位,全面评估和分析是否需要进行数字转型升级以及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数字转型升级。

首先,当企业需要高水平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时,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应该是首选。以海尔为例,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转型中,海尔将以信息化和自动化升级为重点,实现底层用户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打造更多的定制家电,打造互联工厂,以小批量灵活的生产方式响应更个性化的订单。

第二,当企业ne

数字转型和升级的先行者将在效率、成本和创新机会方面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先驱者有两个优势。

首先,它可以实现良性循环。在实现预期的成本节约和收入增长目标的前提下,先行者将逐步投入更多资金,增强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对于后来者来说,如果他们想赶上先行者,所需的投资和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成倍增加。

其次,它可能成为后来者的“平台”。先锋基于自身运营创建的数字平台可以与来自不同供应商和分销商的设备和软件相关联,这样不同的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可以无缝互动。一旦客户集中使用某个平台,特别是在提供多种服务、降低成本和扩大用户网络的情况下,强烈的“路径依赖”使得后来者更难改变平台。

因为数字转型升级的先行者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未来,数字经济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应该为满足各行业和领域数字化转型和升级要求的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政策和行动。对于如何支持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对中小制造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二是加强区域、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降低转型门槛。

第三,加大对中小制造企业智能转型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第四,实施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的行动,探索企业间的协同增效,为传统产业的服务转型创造新的生态。

(作者孟洋是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