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发大会,让保定乡村动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第三届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主题是“展脱贫成果、促乡村振兴”, 保定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时刻不忘嘱托,从践行“两山”理论,到积极搭建创业平台,从产业化发展带动就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一个个旅游脱贫致富的生动故事在太行山脉的乡村里上演。

  在旅发大会召开之际,河北青年报记者走访了阜平、曲阳、唐县,倾听了在旅发大会的东风下,村民们“吃上旅游饭,幸福奔小康”的喜悦心声,感受到了绿水青山、生态富民的巨大能量。

  昔日荒山变花果山

  金秋九月,一场小雨过后,空气中透着丝丝清凉,来到位于阜平县城东南的大道农业生态示范园,放眼望去,满坡满地的花海在风中扭动着身姿,近处的格桑花粉嘟嘟的挂着雨滴,一个个撑着小脸,娇楚动人,纷纷等待着游人的到来。

  

 

  登上园内的“丰收台”,层层梯田犹如书本叠放在大山之间,大道农业生态示范园的壮美景象一览无余。“实在是不敢想,变化太大了!” 9月23日上午,参加保定市第三届旅发大会的观摩团中,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在丰收台的一侧,整整齐齐的摆放着等待嘉宾品尝的香梨。阜平大道农业生态园种植的香梨,以个大皮薄、汁多、渣子少著称,既吸取了新疆库尔勒香梨甜度的优点,也有河北赵县雪花梨个大的特点。河北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香梨的包装盒上印有河北建设集团,乾元农业公司的字样。

  

 

  2013年春,时任河北建设集团办公室副主任的朱国发携五名员工组成帮扶团,来到满是荒山的阜平县大道村,2013年4月,在大道村成立了乾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产业扶贫为出发点,变“输血”为“造血”,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大道村及周边百姓增收致富。

  

 

  据了解,乾元公司先后承接5个土地整治项目。涉及两个乡一镇、5 个行政村。项目园区规模14000亩,将原有的荒地、山地改造成梯田,改造完成后新增耕地近万亩,人均增加耕地近2亩。公司累计流转村民土地4500余亩,年付流转金350余万元,村民仅靠流转土地一项,人均年收入增加近600元。在土地整治竣工4年期后,村民以新增土地入股,果园收入按每亩800元保底,五五分红。公司雇佣周边劳动力进园耕作,优先雇佣贫困人口,园区长期用工超100人,农忙时节可达300人。工人薪金一人一卡,每月按时发放。2017年公司劳务费用支付超300万元,随着园区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用工数量还将持续增加。预计园区整体种植完成,长期雇佣工人将达到500余人,高峰期将超1000人。

  

 

  土地流转有地金,园区干活有薪金,农业分红有股金,乾元公司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周边村民成为“三金村民”,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共同致富奔小康。

  经过八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如今大道村万亩荒山变成万亩林果梯田,大道农业生态示范园成为了以精品梨产业为主,多种林果、有机种植、生态养殖、休闲旅游等产业为辅的综合性农业生态示范园,带动了周边五个行政村经济发展。

  延长红色产业链 助力脱贫攻坚

  从城南庄直达花山、易家庄,沿着旅游风景道,络绎不绝的游客既能追寻先辈的革命足迹,又能体验到美丽乡村的田园乐趣。如今,曾是“太行深山区、深度贫困区”的保定市阜平县,因为红色旅游的发展,群众的腰包变得越来越鼓,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河北阜平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北方成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阜平苏维埃政府。1937年,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移驻阜平,发布了“五一口号”。抗战时期,阜平县有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为革命献出生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县域旅游”与“红色资源”相结合,是阜平县在发展红色旅游带动扶贫方面确立的四个结合的思路之一,即深度挖掘阜平红色资源,着力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研学实践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区。

  近年来阜平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红色旅游对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依托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花山村毛泽东旧居、马兰村晋察冀日报社旧址等传统红色教育基地,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通过提供餐饮、民宿等服务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晋察冀边区纪念馆展厅)

  扶贫先扶志,脱贫更扎实

  在曲阳县雕刻小镇的少容艺术馆内,一件件或制作精美,或发人深省,或大气恢弘的雕刻艺术品,吸引了本届旅发大会的观摩团一行人,嘉宾们纷纷驻足,拿出手机竞相拍照。

  

 

  (河北省抗疫主题雕塑创作展作品)

  曲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大理石资源,根深叶茂的雕刻文化,两千多年传承不衰的雕刻技艺。

  其中,仅河北翰鼎雕塑集团有限公司,已有百余名雕塑专业毕业人士从事雕塑创作及制作,带动了上万人就业。

  

 

  (航拍少容艺术馆)

  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原则,该公司在2008年成立后,先后举办企业管理及营销培训16场次,邀请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举办了“雕塑艺术大讲堂”40 多次,“雕塑文化培训班”16场次,免费培训雕塑从业人员6000多人次。同时开办首届和第二届“河北省雕塑技能学术高级研修班”,组建科技孵化器和创业辅导基地。在带动艺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活跃了雕刻行业的艺术氛围,提高了雕刻从业人员的技能学术水平。目前,直接带动460户贫困家庭脱贫,分红近30万元。

  

 

  (举办河北雕塑“大家讲”公益讲堂)

  自改革开放以来,曲阳石雕已有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队伍,以石雕为龙头的当代曲阳雕刻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逐渐成为全县最具影响力的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共有雕刻企业摊点23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年产值50亿元,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曲阳雕刻已誉满海内外。

  

 

  (庞永辉正在进行教学)

  此外,定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庞永辉将募集的100万元善款全部捐献到扶贫事业。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注册了定瓷职业培训学校,于2018年开展了“首期定瓷成型工艺技能培训”班,招收的30余位学员全部来自企业帮扶村里的贫困户,免食宿、免学费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实现就业脱贫。除此之外,他还连续五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每年3万元资金资助10名贫困大学生。

  吃上旅游饭 抱上金饭碗

  走进阜平县西部的太行深山,蓊蓊郁郁的树林间,一条平坦的柏油路直通骆驼湾。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高沟深骆驼湾。”过去,要来趟骆驼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里道路崎岖,交通闭塞,全村几百口人近乎与世隔绝,守着大山,看天吃饭。

  

 

  “吃玉茭、吃土豆,天天想着细米白面。”说起几年前还在过的苦日子,年过古稀的村民顾宝青这样描述。

  

 

  (航拍骆驼湾)

  顾宝青老人如今每月收入包括工资 2100 元,养老金 108元。“给公司打工,蒸土豆、摊黄子、搞卫生,一个月挣的比过去一年还多”,再加上老房子的租金,去年她收入近七万元。

  阜平县顾家台骆驼湾旅游公司由阜平县国有投资企业阜裕公司与顾家台、骆驼湾两村合作组建,其中骆驼湾村占15% 的股份。“公司以每平方米每年 100 元的价格,租赁农户房屋,打造成民宿、饭店、茶舍等。”骆驼湾驻村第一书记刘华格介绍,这些项目都由公司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同时吸纳村民务工,项目盈利后,村民还可以拿到一笔分红——这是“公司 + 农户”的旅游扶贫模式。

  

 

  (“回家吃饭”农家乐)

  眼下,骆驼湾已经拥有 20 多个旅游业态,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几乎都参与到旅游业中来,2019 年接待游客达 20 万人次。今年,村里还想依托菌菇大棚开展休闲采摘,把菌菇种植和旅游两个特色产业融合起来。

  

 

  铸金巢 引凤栖

  在唐县庆都山脚下唐尧古镇上,青砖灰瓦的古建筑一栋挨着一栋,一排连着一排。巷子幽深,旌旗招展,满是汉唐之风。虽是周三,这里依旧游人如织。

  

 

  尧母湖畔,一家名叫东风公社的酒楼于旅发大会召开前开业迎宾,说起这几天的火爆场景,老板张会敏连连说道:“没想到,实在是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游客,几乎天天忙到夜里 11 点,仅开业第一天营业额就达1万余元。”

  这家酒楼以特色农家饭为主。店内装潢是按照解放初期华北地区公社的样式设计的,服务员统一穿着一身绿色的军装,颇具年代气息。据介绍,酒楼共有员工25人,除主厨外,员工都是附近的高昌镇村民。

  沿着古镇一直向西,在尧母湖码头上,停靠着各式各样供游人游玩的小船。老板介绍,他家共经营着三四十条船只,按照船的大小,游客只需支付80至140元不等,即可在尧母湖上畅游一番。当问到每天有多少人来此划船时,老板说:“人数倒没数过,就是每逢周末,下午三点船就没电了。”

  

 

  河北瀛源康养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文乐介绍,目前,唐尧古镇内共有110余家商家入驻,景区按照商家利润进行抽成。“如果商家一年没有任何利润,我们是不收租金的。”

  据了解,庆都山康养旅游度假区依托唐县特有的自然条件和人文优势,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养的唐县东北区域综合性度假区。

  项目内容包括盛典广场、唐尧文化博物馆、尧文化揽胜区、唐尧古镇街区、尧母湖生态景区、演艺宴会大厅、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主题酒店,整个项目建设完成投入运营后,预计年营业额达到 4 亿元,每年完成利税约 2500 万元,直接就业人口 5000 人左右,带动就业人口约 30000人。

  

 

  果实累累的生态园、充满乡土气息的新民居、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精品线路……让一处处好风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同时也为贫困地区带来好“钱”景。“旅游+扶贫”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在助力乡村振兴,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文:河北青年报旅发大会特别报道组)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