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历史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历史剧作为古装剧的主流,有过辉煌的过去,但近年来玄幻剧和古装剧传奇层出不穷,历史剧却少之又少。2020年,CCTV-8大结局《大秦赋》出圈如春雨雷鸣,让在历史剧里沉默了许久的黄陆激动不已,让观众尽情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大秦赋》所传达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三层,一是以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达,二是以语言线条输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思想,三是以人物和故事为载体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道往往是最能凸显影视作品质感的比喻方式。就历史剧而言,观众可以通过道直观地感受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和氛围。随着《大秦赋》的播出,“大福琴兵马俑逃亡”的话题在微博和颤音两个新媒体平台上一度如火如荼。在秦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士兵的造型和服饰首次得到了完美的还原。光是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剧在服务道路上的意图。有历史基础和好奇心的观众会发现,无论是从剧中的虎鸟架鼓、莲鹤方壶、战国齐形灯、豆类、蟑螂、蟑螂等道具,还是秦汉妇女“红妆绿眉”的妆容,以及赵骑射后士兵佩戴的蟑螂,这些古老的器物都通过历史剧《大秦赋》呈现给观众,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

先秦文化之美,不仅体现在青铜饕餮铭文和金顶铭文上,还沉浸在“华丽的灰色,白露如霜”,“随波逐流,客居”的节奏中。《大秦赋》输出了大量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语言线条堪称经典。《诗经》和《楚辞》中的名句很容易被剧中人物读懂,准确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同时也让观众对先秦经典的含蓄美和节奏美有着无尽的回味。相比《诗经》、《楚辞》的展览,《吕氏春秋》、《商君书》、《韩非子》、《荀子》、《孟子》等思辨深度较深的经典在《孙子兵法》中的互补更是令人惊叹。释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百家”思想最灿烂的光芒,是一部历史剧的厚重底蕴。

《大秦赋》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三层,是人物和故事所体现的中华精神和中华力量。该剧不仅表现了几代秦王、秦人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突出了韩非、李牧、向言等人立志与秦作战的性格。这些人物的精神和性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内涵。《大秦赋》里最有感染力的是那首“无衣,同袍为子……”剧中反复演唱的,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中国孩子的家乡情怀。虽然经历了两千多年,很多历史人物和故事都成了过眼云烟,但这种“无衣同袍如子”却代代相传,在我们的血液中涌动。

充分展示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剧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只有这样,历史剧虽然屈指可数,但它的分量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大秦赋》的播出结束,标志着始于2006年的大秦系列史诗剧正式结束,讲述了秦历经百余年的蜕变,最终完成统一中国的故事。以后希望有更多励志的历史剧,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张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