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瞄准“新人文电影”

第一次,五个著名的电影平台联合起来提议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推广联盟”。

昨晚(23日),2020年广州文化博览会的主要活动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之夜”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当晚,北京、广州多家机构联合推出“中国新人文电影工程”;——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广州大学生电影展、新时代歌剧电影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之夜等五个国内外知名电影平台,首次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促进联盟”,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金融企业的信贷支持吸引了博纳、华谊等电影巨头落户,众多“广州出品”作品入围金鸡奖,广州电影协会成立.广州电影产业发展频繁,喜讯不断,努力打造中国电影发展的“世界屋脊”,借助电影这个盛行于世的传播载体,提升广州城市文化的综合实力。

打造“中国新人文电影计划”

据了解,“2020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之夜”首先提出了“中国新人文电影”的概念和实施方案。早在今年10月,电影文学界的许多专家就率先发起了“中国新人文电影”的倡议。

经过一个多月的酝酿和发酵,在昨天下午举行的“中国新人文电影工程”研讨会上,各路文化专家发表了意见,再次深入讨论了这一举措。

与会者指出,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然而,电影产品的“量少质少”和“高原缺峰”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电影创作者必须丰富人文精神。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李迅说,新的人文电影应该通过与文学相结合来提高其艺术质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刘海玲认为,人文电影的语境从未被打破。在当前的娱乐时代,新人文主义电影应该具有精神旗帜的作用,给今天的电影人一个——“我们需要人文主义电影”的声音

3年制作10部新人文电影

据悉,“中国新人文电影工程”将通过创作实践探索建立中国新人文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中国新人文电影的行业标准,重塑文学与电影的天然联系,推动电影行业关注文艺创作与制作的良好生态,最终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一批措施包括:通过北京和广州联合打造的文学评选平台“中国文学现场”,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新的人文电影;成立专业的电影投资制作机构,创作优秀的新人文主义电影作品,接受市场检验;计划从2021年起3年内孵化出中国新人文电影首批10部新作;定期举办中国新人文电影展览和研讨会,搭建中国新人文电影评选推广平台。

随着“中国新人文电影工程”的发布,中国新人文电影首次展览正式拉开帷幕。其中,张杨导演的《冈仁波齐》将是电影节的开幕,届时将与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陈凯歌《和你在一起》、黄建新《求求你,表扬我》等多部电影一起上映和举办。

在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之夜,《白蛇传情》 《掬水月在手》 《过昭关》 《榫卯》四部电影集体亮相。这些电影因其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努力创造优秀电影艺术的精神,获得了“2020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之夜”的荣誉,成为人文电影的致敬电影

广州电影,这些年都做了什么?

广州从票房重镇转变为产业重镇

影视产业的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州的影视产业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广州市扶持电影产业发展暂行规定》,明确以高思想性、艺术性、高科技应用性和市场价值的优秀影片、新人和新作、票房佳作和原创IP产品为重点支撑;广州积极打造电影产业集群。今年7月,广州大湾区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在黄浦区成立,加强了后期制作的高水平建设,打造了电影创作与制作的闭环链条。与此同时,广州积极建设一批涵盖电影拍摄、后期制作、电影发行等产业链的电影产业基地和园区,如朱颖文化创意产业园、银都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广东宜英番禺影视基地、1978电影城、周晓影视文化产业园等,推动广州从票房小镇向工业小镇转型。

两大电影巨头相继落户广州

以影视产业为突破口,广州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方位整合资源,一系列相关影视项目陆续落地。今年5月,博纳电影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总部落户广州,同时发布了包括抗疫题材影片《中国医生》在内的拍摄计划。

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中国电影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总裁俞东表示,博纳影业将在广州建设配套的后期制作与创作中心,汇聚更多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人才,为中国电影创作打造“世界屋脊”。

华谊兄弟还计划在广州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在今年文化博览会开幕式上,“大湾区华谊兄弟文化旅游中心”合作项目正式签约。华谊兄弟将携手广州空港产业投资集团、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公司,登陆集观赏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华谊兄弟艺术中心,打造影视拍摄基地,推出一批“广州制造”影视产品,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电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今年9月,广州电影协会正式成立。第一任会长蒋德富表示,在“人文湾区”建设的帮助下,广影协会继续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服务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优秀电影工作者的创作提供支持,培育世界级电影“广东家族军”。

三部“广州出品”电影入围金鸡奖

近年来,广州进一步增强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的创造力,激发了湾区影视人才创作更多优秀作品,更好地讲述了中国和湾区的故事。旧票仓有了新的活力。

在即将举行的第33届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广州出品的《掬水月在手》 《刑场上的婚礼》 《点点星光》分别获得第33届金鸡奖最佳唱片/科教片、最佳歌剧片、最佳儿童片提名三部电影虽然涉及的类型不同,但也表现出人文的温度。正在密集拍摄的《中国医生》,明年夏天档会和观众见面。

五大知名电影平台打出“组合拳”

每年广州都会举办一系列电影节,包括评选活动、放映单位、论坛、市场交易、投融资活动等。为行业打造交流平台,为市民带来实惠。

在昨晚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之夜,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广州大学生电影展、新时代歌剧电影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之夜等五大国内外知名电影平台,首次联合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促进联盟”,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发展,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正在进行的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吸引了来自14个国家的34部儿童电影,其中17部外国电影中有14部在中国“首映”,33,354部来自11个国家,包括2部“国际首映”和7部“亚洲首映”,在该市18家影院放映了93部电影。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主席侯克明告诉记者,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已经在广州落户四年了。广州是中国动画产业的驱动中心,已经为世界各地许多儿童电影人所熟知。“疫情期间很难举办一场电影展览,但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邀请函发出后,国内外很多电影同行还是积极报名,把最新最好的电影送到这里。”

多年来,将于12月举行的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坚持每个周末在广州图书馆和高校免费公映,并逐步延伸到电影院放映和网络放映。(正文/记者黄安图/记者王)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