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红包大战”狂撒135亿:人均1.6元,你还“薅”吗?

网上有一句话叫“过了‘五福’就是年”。随着春节的临近,手机里的年味儿也越来越重,不少APP都在图标里加了新春元素,除此之外,更加醒目的还有图标下方“分xx亿”的字样。

2016年,支付宝发起“集五福”活动,成为很多人过年必备项目。时至今日,随着越来越多平台加入,红包大战也变得越来越激烈。2月1日,支付宝集五福活动正式开启。同日,京东年货节也开 启了一波“压岁钱”趣味玩法。2月4日,抖音上线春节红包活动“团圆家乡年”,并宣布该活动将共分出20亿元。此前,快手也官宣与10家省级卫视春晚达成合作,快手APP图标也很快进行了更新,加上了“分21亿”的字样。百度也宣布启动“2021好运中国年”活动,用户可以通过六项活动瓜分22亿元福利。

去年,推出红包活动的10个互联网平台一共发出60亿元左右红包,而今年据不完全统计,仅支付宝、快手、抖音、百度四家就已经拿出近70亿元,今年春节期间10多个APP发红包总额约135亿元。

人均1.6元 网友:“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今年的“奖金池”高达70亿,人均能分得多少?据统计,2016年春节,支付宝第一次推出集五福活动,并设置了2亿元作为红包奖励,最终有79万人成功集齐“五福”,每人分得271.66元。这一次活动的五张福卡中,“敬业福”始终没有大规模出现,不少人意犹未尽。2017年,支付宝降低了集五福门槛,最终共有1.68亿用户参与瓜分2亿元奖金,每人收获平均不到1.2元。此后几年,支付宝的集福活动每年人均分到手的金额不超过2元,其它平台类似的集卡活动也是如此。

人均1.6元,这“羊毛”还薅吗?有网友表示,今年各大平台都推出红包瓜分活动,就算支付宝只能分到2元,其它平台还能继续“薅”,但更多就是图个开心和惊喜感。除此之外,通过抢红包的方式进行社交也成为了大家继续“薅羊毛”的原因之一。以支付宝集五福为例,支付宝好友之间可以互赠卡片,还可以通过“沾沾卡”来“沾”到好友已经拥有的卡片。在京东的“压岁钱”活动中,通过邀人裂变、好友赠卡等方式可以助力用户获得更多的卡片,相同卡片数量越多,获得的压岁钱红包也就越多。因此,为了拿到想要的卡片,有的用户选择与熟人换卡,也有人与陌生人互换联系方式换卡甚至花钱购买所需要的卡片。“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因为互换卡片又重新联系起来了。”“为了换卡,加了家里各种亲戚的支付宝好友。”提升用户黏性、拉新用户,无疑成了红包大战中各巨头的直接收益。

除了获取流量 各大平台疯狂“撒钱”还图啥?

互联网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认为,互联网平台的春节红包实属“不得不发”——当春节发红包成为互联网企业培养出来的一种新“习俗”时,自己不做,友商做,会在用户口碑上出现裂痕。有业内人士分析,不论红包玩法如何花样翻新,巨头们发红包实质上是一场流量的收购,获取流量是不变的本质。网上有人调侃“互联网流量的尽头是支付”,参与春晚红包互动的巨头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力推自己的金融服务。其中,春节前不到一个月,抖音支付悄然上线。用户在抖音直播间下单时,增加了抖音支付的选项,可支持绑定银行卡。最近几天,抖音APP在好友聊天界面增加发红包功能外,又在群聊天界面增加了群发红包功能。体验发现,无论一对一红包还是群红包,发红包时必须在抖音中绑定银行卡,无法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其他第三方支付方式。

另一个短视频平台也在支付上有所布局。2020年11月,快手收购持牌支付机构易联支付,间接获得支付牌照。而在2020年8月,快手申请了多个名为“老铁支付”的商标。

此外,在各家平台数十亿红包池的背后,还站着众多品牌商家。以支付宝为例,用户要想获取福卡,除了可以自己写福字抽福卡外,在支付宝中搜索滴滴、蒙牛等品牌的名字,就能分别获得一次抽福卡的机会,相对应的品牌商家也获得了一次用户主动搜索和品牌曝光的机会。

别光顾着抢红包 还需警惕网络诈骗

抢红包虽有趣,但也要理智,特别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要为了参与“数十亿元的大项目”,没等到红包开奖,却被骗子盯上,把自己的钱搭进去。

常见的骗人手法有哪些?

1.有些不法分子在添加受害人支付宝好友后,会以交换福卡为由,让受害人以为输入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短信才能完成。却不知,这个验证码短信正是不法分子登录被害人支付宝账户重置密码时需要的验证信息。一旦不法分子得到验证码,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设置新密码,进而将被害人支付宝账户的钱转走或消费付款。在受害人还在为集全“五福”沾沾自喜时,不法分子早已转走了支付宝里的钱。

2.有些受害人在网上搜索到购买“五福”的QQ号,加好友后,按对方要求发了不等金额的红包,然后不兑现“福字”,却将受害人删除或拉黑。

3.冒充熟人向受害人发送短信,声称送受害人“五福”,并附上链接。当受害人点击该链接后,嫌疑人就会盗取受害人的信息,从而实施诈骗。或是以换福卡为由,邀请受害人扫二维码入群。表面上看这只是个普通的二维码,但其实已被植入“木马”病毒。被害人用手机扫描该二维码后,手机里的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很快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总之,无论是哪个平台,都要警惕陌生人以送福卡为由添加好友,尤其是要小心那些头像虽然是熟人,但无法验证真伪的陌生好友申请。不要轻易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对于那些来路不明的信息最好第一时间删除,以防误操作导致损失惨重。

“薅”到多少钱不重要,保护好自己的钱包才最要紧,不要到最后“拣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王雨萌 综合北京日报、大众网·海报新闻、36氪、新浪微博等)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