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博士集团调查福建罗源红树林探索新的生态恢复模

厦门,8月9日(记者陈庚)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经济共享发展”博士生来到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嵩山镇罗源湾红树林沿岸植被公园。对鸟类,鱼类,底栖动物,水文,地形,潮滩进行为期五天的综合调查,探索“生态+经济”生态恢复的新模式,实施“绿水山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为将福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根据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王文清教授的说法,红树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具有生态价值的自然生态系其中一个也是生态旅游价值最自然的景观。大面积的红树林在维护河口的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作用。

自2001年以来,通过严格保护和大规模人工造林,中国红树林面积每年增长1.8%,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的红树林也面临着互花米草侵入,林分质量和人工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福建是外来植物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如何充分挖掘红树林的价值,在推动红树林的同时,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中国仍有很少的案例可以推广。

“目前,协调恢复红树林,控制入侵植物和增加社区居民收入是解决中国红树林保护力量的关键,”王文清说。

近年来,福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开展红树林保护和恢复工作。在福建省罗源县,在人工清除互花米草的同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红树林造林,并为社区居民留出了一些用于贝类养殖的滩涂。伊林是一片森林,它应该被养大和养育。生态经济发展的生态恢复新模式是中国红树林恢复和社区居民收入的非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案例。今年年初,该案成为自然资源部红树林研究小组的重点研究对象。自然资源部领导:“尽快总结经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推广案例。”

调查期间,博士组分为社会经济组,植被组,鸟类组,底栖组,鱼群组和无人机航拍组六组。植物群落和底栖多样性在当地进行。分布格局,鸟类多样性和分布格局,地形和景观格局,社区居民从事水产养殖和渔业等研究和调查,并以“新红树林恢复模式”为主题,与罗源县有关部门进行深入沟通。

王文清说,回国后,博士生将把研究成果组织成一份包含问题,解决方案,改进措施和指导的技术报告,并提出一套红树林恢复,互花米草控制和社区。增加居民收入的操作手册提交有关政府部门。

据了解,今年暑假期间,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共建立了21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队伍。来自该学院所有专业和年级的200多名学生前往全国各地参与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美丽中国建设,废物分类研究和宣传等,开展了火热的社会实践。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商业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